養老護理
主要傳統養老模式
目前主要養老模式有以下這些:
1. 傳統家庭養老
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由于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具有較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及家庭成員的獨立意識比較強,老人大多不采用家庭養老方式,法律也不規定子女對老人負有贍養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家庭養老仍占主體地位。
該種模式適合不愿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愿的老年人。
2. 居家社區養老
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它與傳統家庭養老的區別是:居家養老服務的提供主體是依托社區而建立的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而家庭養老服務的提供主體是家庭成員。居家養老模式將居家和社會化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使老年人既能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又能得到適當的生活和精神照顧,免除后顧之憂。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接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
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閑娛樂設施支持等。居家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老年社區、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與其他養老模式相結合的產物。
該種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 機構養老
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點在于容易造成老人與子女、親朋好友間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較高。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實行分級管理。根據身體健康狀態、生活自理程度及社會交往能力,老年人可分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三級,從半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再分級。不同級別的老年人入住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主要有以下幾類: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